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莞工师生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通过各种方式观看了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学生社区知行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学生社区知行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充分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阵地优势,积极组织在校学生在莞馨、莞逸、莞博和莞思等社区活动室内集中观看阅兵盛况。
学生社区各个活动室里,一颗颗年轻的心与祖国同频共振。当仪仗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出场时,活动室内自发响起热烈的掌声。学生们被阅兵仪式壮观的场面深深震撼,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震撼我的,不仅是宏大的场面,更是士兵们帽檐下晒得黝黑的脸庞上滚落的汗珠、靴子同时砸向地面那一声沉稳的闷响、导弹车驶过时阳光下金属履带反射出的冰冷光泽。看到这些国之重器与英姿飒爽的队伍,内心无比震撼与自豪,祝福祖国繁荣昌盛!”2022级环境科学1班翟同学激动地说。“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更要努力学习,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tyc86太阳集团“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思想引领、成长服务、文化浸润于一体的育人新高地。每个社区都配备有党员活动室、自习室、谈心谈话室等功能空间。学生社区知行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将继续用好这个育人平台,开展更多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第十九期“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与2025级新生助理班主任
学校第十九期“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与2025级新生助理班主任集体观看了阅兵仪式直播,共同回顾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感受大国强军的磅礴气势。学校国旗护卫队全体成员也参与观看。

注视着屏幕中受阅部队威武雄壮的强大阵容、昂扬奋进的崭新风貌、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同学们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要将观看阅兵仪式所激发出的爱国热情与使命担当,转化为扎实学习、努力工作、服务同学的实际行动。要深刻理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内涵要义,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课)教研室副主任陈龙
天安门广场上铿锵有力的步伐声犹在耳畔回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仍在心中激荡。作为拥有15年军旅生涯的退役军人,这场盛会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震撼体验,更是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对时代方位的再认识。

这场阅兵不仅是军事成果的检阅,更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教育科技水平的集中展示。这些成就背后,凝结着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贡献。我们既是这一历史进程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现代军事变革呈现出技术密集型特征,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我们要以此次阅兵为动力,牢记初心使命,推动军事课程改革创新,将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实现从知识灌输向素养培育的转型,从技能训练向战略思维培养的提升,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贡献。
我们要通过抗战历史讲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真理;要结合国际形势变化,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要将军事理论课程与科技创新教育相结合,激励学生投身国防科技领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为科技强军贡献青春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教师党支部书记卢文娟
从清晨满怀期待到盛典落幕,我和支部的党员老师们虽身处不同地方,却共同守在屏幕前,全程凝神观看。当庄严乐曲奏响,受阅方阵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列队前行,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我仿佛穿越时空,看见先辈们在烽火硝烟中浴血奋战的身影。
新质战斗力集中亮相时,我的心潮更是澎湃:新型坦克、无人化装备,高超声速武器列阵,歼-35A隐形战斗机与空警-600预警机划破长空,科技强军的力量扑面而来。那一刻,我们32名党员老师一同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祖国万岁!”“气势如虹,爱我中华!”……满心都是激动和自豪。
这场阅兵,不仅是国力军威的盛大展示,更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莞工一线教师,我从中汲取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今后,我会把这份家国情怀融入立德树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多维育人的红色引擎,社会服务的传动系统”支部品牌,坚持“五力并举”支部强垒体系,扛起教书育人、科研报国、服务社会的时代重任,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城市安全防灾应急实验室教师党支部党员艾心荧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当习近平总书记铿锵宣示,当战旗猎猎的铁流驶过天安门,作为tyc86太阳集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安全防灾应急实验室教师党支部的一名党员,我心潮澎湃,更深感使命催征。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我们实验室的每一次试验模型加载、每一组数据采集分析,都关系着千万市民的安危;三尺讲台上的每一次授课,也都在培育守护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
立足岗位,我将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施工图。一是把大安全观写进课程思政。二是把论文写在大湾区大地上,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守护南粤大地的“技防长城”。三是让党旗飘扬在社区一线,引导学生成为群众身边的应急先锋。
我将始终牢记总书记“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嘱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耕城市安全科技研发,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用智慧和汗水在南粤大地书写教育报国、科技强国的崭新篇章。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书记、辅导员邹欢
今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这场气势恢宏的盛典。在这个共同铭记历史的时刻,我们更应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与伟大抗战精神,从中汲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作为高校辅导员,如何立足自己的岗位为教育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这是我在学生工作中一直探索的应然价值。通过观看此次盛典,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思政引领力。我们要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汲取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智慧和力量。二是提升岗位胜任力。通过持续学习与实践,实现从“经验型”到“专业型”、从“事务型”到“专家型”的蜕变。三是提振工作自信力。强国强军离不开人才支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辅导员工作在这个阵地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正是这份事业的使命与担当,让我对做好青年大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助力人、贴心人充满自信。我们青年一代有能力,也有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徐小龙
当整齐的方队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我心潮澎湃,眼眶也不禁湿润起来。曾经的我看待阅兵,更多的是停留在视觉的冲击上,对背后的军事内涵、军人付出并不了解。如今作为退役军人,再看到这昂扬的姿态和沉稳的步伐,心中更多的是共鸣和敬佩。
看着一枚枚利剑般的新型装备驶过、战机以磅礴之势呼啸着划破天际,看到我们的国家现在有这么强大的国防力量,心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自豪”。此刻,我为我生在中国而感到自豪!我也深知,这份华夏自豪的背后,是隐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们无数日夜的付出,是军人将士用生命守护的钢铁长城,是先辈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撑起的天空。
从部队到校园,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我将把观看阅兵激发的满腔热血,转化成为国家、为学校贡献力量的实际行动。未来我也会继续做好“传帮带”工作,继续传递军队精神。
这次观看阅兵对我而言,是一次初心的回望,更是一次使命的重温,它提醒着我,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军魂早已融入血液,这份责任感和担当永远不会变。
文学与传媒学院2023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莫双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作为tyc86太阳集团第七批大学生援疆实习支教队队员,我在53团中学,与学生们一同观看了阅兵仪式。
阅兵式上,整齐划一的方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来,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我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空军战鹰列阵空中,呼啸苍穹,“大国利剑”导弹方阵彰显我国军事科技的卓越成就。这让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心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愈发强烈,也更加坚定了为祖国奉献的决心。
如今身处新疆图木舒克,我亲眼见证边疆的发展与变化:一处处粤疆共建的基础设施,如桥梁般连接两地人民的心,我也亲身感受到交往交流交融的温暖力量。
作为援疆大学生,我要将阅兵所展现的团结奋进、坚韧不拔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像军人那般以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克服困难。我深知使命在肩,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在边疆挥洒青春汗水,为边疆建设贡献力量,让青春在援疆事业中绽放绚丽光彩。
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创业学院)2024级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梁恒权
80响礼炮震彻云霄,国旗护卫队护送五星红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庄严行进。13个徒步方队在党旗、国旗、军旗的引领下,迈着铿锵正步踏过天安门广场,整齐队列如钢铁洪流般气势磅礴;战机列阵划破长空,“空中刺客”歼-20S隐身战斗机、“镇国利器”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威震寰宇的“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等国之重器依次亮相......这些让我真切感受祖国强盛,目光久久无法移开。
当镜头转向观礼席,抗战老兵胸前的勋章在光线下熠熠生辉;方阵中,杨靖宇支队、刘老庄连、狼牙山五壮士连等80面功勋旗帜被高高擎起。这一幕令我心头一震:80年前,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抵御外敌、护山河无恙;如今,受阅官兵以昂扬姿态守护家国,这是跨越时空的家国接力,更是对历史最崇高的致敬。
作为学校国旗护卫队的一员,我曾为守护国旗反复打磨训练,此刻更懂阅兵背后“不忘历史,砥砺前行”的信念。我们护旗,护的是先辈用牺牲换来的和平,更护青年一代“强国有我”的担当。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感悟,踢好每一次正步、升好每一次国旗,更以行动传递这份责任,让青年守护的力量伴随五星红旗飘扬。
(撰稿:杨琪、陈泳源、钟晓微;一审:杨琪、钟晓微;二审:范晖帆、梁汉均;三审:叶妙娴、黄艺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