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tyc86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Weixin百科

4月28日,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集团)东城实验中学的校园里掀起了一阵科技热潮。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魏亚东教授,以《可穿戴人工智能产品及其应用》为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报告。

作为理学博士、教授,魏亚东在可穿戴智能产品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造诣,他用丰富的案例、精彩的讲解和有趣的互动,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可穿戴智能产品世界的大门。

科幻照进现实:可穿戴智能产品初印象

钢铁侠炫酷的智能战衣、《流浪地球2》里的外骨骼装备……报告伊始,魏教授通过科幻电影场景导入,瞬间吸引了学生兴趣,点燃现场气氛。“这些在电影里出现的装备,其实就是可穿戴智能产品的‘幻想雏形’,而如今,现实中的可穿戴智能产品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魏教授介绍道。

紧接着,他向同学们抛出问题:“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可穿戴智能产品呢?”同学们纷纷举手,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无线耳机等答案此起彼伏。在轻松的互动中,魏教授引出了可穿戴智能产品的定义:“它是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衣服、配件中的便携式智能设备,能实现信息交互、健康监测等多种功能。”

探秘核心:解锁关键技术密码

在介绍可穿戴智能产品的五大关键技术时,魏教授巧妙地将复杂的技术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讲解。

“小爱同学,帮我开一下电视机”,只需说一声,电视机就自动打开并选好频道;手机坏了,让“智能助手”自己打电话给客服申请退换货;更神奇的是,眼珠转动一下就能操控设备选项,眨一下眼表示确认;把手指放在耳朵上就能打电话……魏教授通过场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很容易就认识了语音交互、眼控交互、骨传导交互等人机交互技术。魏教授解释称:“大家看,人机交互变得越来越简单。”

在介绍显示技术环节,魏教授借助钢铁侠的虚拟屏幕场景,介绍虚拟屏幕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前景。“想象一下,未来我们不用手机,在空气中就能看到清晰的屏幕,获取各种信息。”同学们眼中满是对未来科技的憧憬。

“地铁卡用的就是近场通信技术”“把传感器织到布料中,制成可穿戴衣物,还有能通过检测呼出气体成分自动监测身体健康状况的智能口罩。”在讲解云平台、无线通讯、传感器技术时,魏教授结合生活实例,用简单的示意图和动画展示其应用场景及原理。

多元应用:科技赋能生活万象

“可穿戴智能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远超大家的想象。”魏教授列举了大量案例,展示可穿戴智能产品在多领域的应用。在医疗健康领域,智能可穿戴人工喉咙,能帮助喉部受损患者重新“发声”;智能3D隐形眼镜不仅能矫正视力,还具备导航功能。

“让失去双手的小女孩弹钢琴”,仿生义肢的介绍更是让同学们大开眼界。魏教授展示了东南大学研发的先进仿生义肢,它由脑电波操控,并能精准感知外界环境,帮助使用者完成复杂的动作。“这些仿生义肢让残障人士的生活更加便利,也让他们能够自理,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整个报告过程中,互动环节贯穿始终。“大胆想象一下,可穿戴智能产品在未来还能有哪些创新应用?”“如何解决可穿戴设备的续航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想法。

科技领航:共赴可穿戴智能的星辰大海

报告接近尾声,魏教授与同学们一起展望可穿戴智能产品的未来趋势。他提到马斯克公布的“盲视”芯片,有望让盲人重见光明;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可能实现人与设备的深度融合。“人类学习知识,未来可能只需要通过脑机接口直接输入。”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可穿戴智能产品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未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魏教授鼓励道。

东城实验中学的同学们对这场报告反响热烈。初一学生小张兴奋地说:“原来可穿戴智能产品这么有趣,我以后要好好学习,设计出更厉害的产品。”

东城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朱丹表示,“魏教授通过视频等生动直观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大开眼界。这场报告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科技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就当了解科技,热爱科技。”

据悉,第二十届东莞市中小学系列科普报告会由东莞市科协、市教育局指导,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主办,自4月16日启动以来至4月底,共邀请9位专家走进17个镇街的33所学校,惠及东莞师生。此次魏亚东教授的报告,作为科技知识传播的重要一环,让可穿戴智能产品的科技魅力深深扎根在同学们心中,为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下一篇:【深圳特区报】莞星台在tyc86太阳集团揭牌

关闭

Baidu
sogou